2022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关于“回避”内容规定

  我们去打民事官司的,有些权力我们得提前了解,否则就有可能给自己的诉讼造成不利结果。比如在房产纠纷诉讼、房产买卖合同纠纷案件中,此类民事诉讼案件开庭审理之前,我们作为诉讼人,有权力要求这些人进行回避。


2022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回避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2012年8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根据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结合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和执行工作实际,制定本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第四十三条 审判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有权申请其回避:

  (一)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近亲属的;

  (二)本人或者其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三)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翻译人员的;

  (四)是本案诉讼代理人近亲属的;

  (五)本人或者其近亲属持有本案非上市公司当事人的股份或者股权的;

  (六)与本案当事人或者诉讼代理人有其他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审理的。

  第四十四条 审判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有权申请其回避:

  (一)接受本案当事人及其受托人宴请,或者参加由其支付费用的活动的;

  (二)索取、接受本案当事人及其受托人财物或者其他利益的;

  (三)违反规定会见本案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

  (四)为本案当事人推荐、介绍诉讼代理人,或者为律师、其他人员介绍代理本案的;

  (五)向本案当事人及其受托人借用款物的;

  (六)有其他不正当行为,可能影响公正审理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第四十五条 在一个审判程序中参与过本案审判工作的审判人员,不得再参与该案其他程序的审判。

  发回重审的案件,在一审法院作出裁判后又进入第二审程序的,原第二审程序中审判人员不受前款规定的限制。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第四十六条 审判人员有应当回避的情形,没有自行回避,当事人也没有申请其回避的,由院长或者审判委员会决定其回避。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第四十七条 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告知当事人对合议庭组成人员、独任审判员和书记员等人员有申请回避的权利。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第四十八条 民事诉讼法第四十七条所称的审判人员,包括参与本案审理的人民法院院长、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 四十九条 书记员和执行员适用审判人员回避的有关规定。


Industry information

行业资讯

自助咨询

快速反馈

最快一分钟反馈

案情分类:

关于我们

北京两高律师事务所-胡国庆房产律师团队,专业解决房产纠纷房屋买卖合同纠纷开发商延期交房业主维权开发商跑路开发商破产售后包租开发商虚假宣传等一切事务,律所拥有包括高级合伙人在内的500余名专业人士,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多个城市设立分所,业务遍布各大城市。

联系我们

  •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外南大街十号兆泰国际中心A座
  • 电话: 400-9622-660
{SITE_NAME}

扫描二维码

添加我们官方微信

马上进行法律咨询

cache
Processed in 0.007137 Second.